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242篇
  免费   9885篇
  国内免费   1846篇
耳鼻咽喉   448篇
儿科学   795篇
妇产科学   428篇
基础医学   3607篇
口腔科学   745篇
临床医学   7153篇
内科学   4063篇
皮肤病学   439篇
神经病学   1253篇
特种医学   1637篇
外国民族医学   89篇
外科学   3996篇
综合类   15532篇
预防医学   8552篇
眼科学   697篇
药学   5625篇
  56篇
中国医学   5969篇
肿瘤学   3889篇
  2024年   141篇
  2023年   1297篇
  2022年   2059篇
  2021年   1897篇
  2020年   2251篇
  2019年   2266篇
  2018年   2011篇
  2017年   847篇
  2016年   1628篇
  2015年   1893篇
  2014年   2948篇
  2013年   2030篇
  2012年   2503篇
  2011年   2713篇
  2010年   2470篇
  2009年   2330篇
  2008年   2375篇
  2007年   2809篇
  2006年   2553篇
  2005年   2774篇
  2004年   2500篇
  2003年   2148篇
  2002年   1595篇
  2001年   1880篇
  2000年   2000篇
  1999年   1721篇
  1998年   1409篇
  1997年   1381篇
  1996年   1188篇
  1995年   1022篇
  1994年   1043篇
  1993年   707篇
  1992年   678篇
  1991年   627篇
  1990年   587篇
  1989年   473篇
  1988年   373篇
  1987年   319篇
  1986年   232篇
  1985年   232篇
  1984年   205篇
  1983年   148篇
  1982年   148篇
  1981年   136篇
  1980年   74篇
  1979年   47篇
  1978年   31篇
  1965年   21篇
  1959年   28篇
  1957年   2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肿瘤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的效率,鉴定其用于后期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已经构建的二代PSMA-CAR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IK细胞,构建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CIK细胞及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DU145的效率及效靶比。结果: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构建成功;3 h~3.5 h为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细胞毒活性时与CCK8试剂孵育的最佳时间;两种效应细胞均在效靶比为10∶1、15∶1、20∶1时,杀伤率逐步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效应细胞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只要效靶比达到10∶1的比例,就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杀瘤效果,并且随着效应细胞的增加,其抗肿瘤能力逐步加强;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的构建为CAR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2.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研究现状、热点与前沿。方法 收集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于2000年1月1日至2021年11月20日发表的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相关文章,运用CiteSpace 5.8.R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英文文献148篇,近20年来该领域发文量呈上升趋势。美国发文量最多(46篇, 31.08%),机构间合作情况的可视化分析共得到个340节点、929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161,作者间合作关系的知识图谱共得到790个节点、2425条连线,网络密度为0.0078,关键词共现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危险因素、患病率、诊断和治疗是该领域的研究热点和趋势。结论 糖尿病合并结核潜伏感染的发文量不断增加,机构间、区域内和国际范围内的合作有待进一步开展。立足国情,探索慢病共病的管理模式将有助于优化共病管理,进一步推动慢病管理的进程。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环状RNA 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全转录组测序筛选结直肠癌中特异circRNAs表达谱,挑选出差异表达显著的hsa_circ_0006867,qRT-PCR检测54例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sa_circ_0006867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测序获得circRNAs在结直肠癌中的差异表达谱,qRT-PCR验证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P<0.05)。其表达水平与肿瘤分化程度和远处转移有关(P<0.05)。ROC曲线显示hsa_circ_0006867诊断结直肠癌AUC为0.851(95%CI:0.775~0.927),当截断值为0.0146时,敏感度为88.46%(95%CI:0.770~0.946),特异度为73.08%(95%CI:0.598~0.8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hsa_circ_0006867在结直肠癌中表达下调,与相关临床病理特征密切联系,可作为潜在结直肠癌临床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4.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15—2018年百日咳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百日咳传播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2015—2018年期间西安市百日咳报告病例和此期间西安市百日咳哨点监测病例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西安市2015—2018年共报告百日咳确诊病例1 635例,发病率分别为3.97/10万、4.11/10万、4.85/10万和5.28/10万,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χ2趋势 = 21.719,P<0.001);高发季为3—8月(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75.73%、66.76%、78.97%和80.27%);以3~6月龄发病比例最高(2015—2018年分别占该年度总发病数的50.58%、48.60%、48.36%和41.22%);未全程接种疫苗患儿所占比例最大(2015—2018年分别为36.26%、23.74%、42.76%和33.73%),未到接种年龄就发病所占比例有逐年升高趋势(χ2趋势 = 10.302,P = 0.001),无免疫史患儿比例呈逐年降低趋势(χ2趋势 = 36.088,P<0.001);3种实验室检测方法中荧光PCR的检出率最高(40.12%);传播模式除了散发病例,出现了家庭聚集现象,且所有流行病学相关病例均被漏诊或误诊。结论 西安市近年来百日咳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6月龄婴儿为主要发病人群,百日咳的日常监测仍有待加强,且其家庭聚集式传播现象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初治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9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65例初治DLBCL患者,确定了NLR(>2.77)在预后预测中的最佳临界值,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评价治疗前NLR对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time,PFS)和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 rate,OS)的影响。结果:在入选的165例患者中,有67例患者治疗前NLR升高(>2.77),NLR升高与PFS和OS较短的患者明显相关(P<0.001和P=0.003)。多变量分析进一步表明,NLR>2.77是PFS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治疗前NLR升高提示DLBCL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86.
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1(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1,PRMT1)是主要的Ⅰ型精氨酸甲基转移酶,催化一甲基化和不对称二甲基化,其底物被甲基化后参与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PRMT1在多种恶性肿瘤中异常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侵袭和迁移,调控人类多种肿瘤发生发展过程,揭示PRMT1可能成为肿瘤治疗中潜在的生物标志物或靶点。本文对PRMT1的结构、底物、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进行总结,旨在为今后研究PRMT1相关肿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7.
【摘要】目的:分析保乳术后放疗患者钛夹动度,并探讨其与乳腺大小、钛夹位置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保乳术后放疗患者15例,每周两次锥形束CT。测量乳腺基底面直径(D)和乳高轴(H),以瘤床质心为原点将临床靶区分4个象限。记录各象限内钛夹在左右、腹背、头脚方向动度(MLR、MAP、MSI)以及其与临床靶区最内、最前、最上的距离(DSLR、DSAP、DSSI)。结果:MLR、MAP、MSI分别为(2.2±3.0)、(-1.1±3.6)、(0.8±4.7) mm;系统误差Σ在左、右、腹、背、头、脚分别为1.7、2.2、2.0、2.4、2.9、3.0 mm,随机误差σ分别为2.4、4.0、3.2、4.0、4.7、4.7 mm;靶区对应外放5.9、8.3、7.2、8.8、10.5、10.9 mm。一象限内,当D×H<99.89 cm2,MAP和D×H强相关(r=0.805),MLR、MAP均和DSLR、DSAP、DSSI强正相关(r=0.94, 0.94, 0.91;0.87, 0.91, 0.92),MSI和DSLR、DSAP强正相关(r=0.91, 0.94);四象限内,当D×H<90.71 cm2,MAP和DSLR,MSI和DSAP均强负相关(r=-0.96;-0.95),MLR和DSLR强正相关(r=0.91)。结论:钛夹动度有各向异性,以SI方向外扩最大,并易受乳腺大小、钛夹位置影响。  相似文献   
88.
89.
目的:研究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90例择期进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腰麻联合丙泊酚麻醉,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比较两组患者术中(麻醉后5、15、30、60 min)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和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评分(VAS评分),以及加用镇痛药情况和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48 h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SBP、DBP、HR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麻醉后上述指标波动较对照组小(P<0.05);麻醉前,两组患者皮质醇、肾上腺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麻醉后各时间点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VAS评分组间、不同时间点及交互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89% vs 24.44%, P<0.05);观察组患者加用镇痛药的人数、剂量和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联合丙泊酚麻醉在腹腔镜结直肠癌手术中具有良好、稳定的麻醉效果,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减少术后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9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